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骨显微修复外科>科普知识>正文

骨髓炎特色治疗

2014.08.21

骨髓炎


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可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好发于长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病因


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


2.影像学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


诊断

1.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


2.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


3.X线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袭。


4.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


鉴别诊断


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治疗病灶彻底清除、开放性松质骨植骨以及反复冲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1.穿刺吸引术


为减轻骨髓腔压力,防止炎症在骨髓腔上下扩散,对病灶处可进行穿刺吸引,同时还可向腔内注入抗生素。


2.开窗引流术


骨质局部已有破坏及骨髓腔阴影增宽者,可行钻孔或开窗,防止炎症扩散,或给抗生素闭式灌洗治疗。


3.死骨取出术


对死骨较大,将死骨取出,是治疗慢性骨炎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方法。


4.带蒂肌肉瓣充填术


因骨腔大,为消灭骨空洞,将正常肌组织充填于缺损处。


5.大块病骨切除术


局部瘢痕多,久治不愈,无重要功能的骨组织。


6.截肢术


适用于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局部皮肤发生恶变者。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