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妇产科>科普知识>正文

笑尿了,要警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2014.11.11

“笑尿了“,这本是一句网络用语,但其实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人一笑就尿,尤其在中老年妇女中更为常见。有的人则认为这是人年纪大了以后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不予治疗。警惕!别把“笑尿了“不当回事,从医学角度讲,这其实是一种病,这种病叫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接近30-40%,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尿失禁约为7%,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已成为危害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病之一。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导致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脱垂,而尿失禁往往也是盆底脱垂的常见表现。


正常情况下,盆底支持结构是由韧带、筋膜和盆底肌群构成的,三者形成“吊床“样结构将阴道、膀胱、尿道、子宫和直肠等盆腔器官支撑并固定在骨盆中正常位置。盆底组织一旦松弛,这些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必定受到影响,导致后续症状。也会使得阴道顶端向阴道口移位,甚至脱出到阴道口外。常见的导致盆底组织松弛的因素有:衰老,绝经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分娩损伤,妇科手术史,长期便秘,咳嗽及负重,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


尿失禁多以张力性尿失禁为主,是由于盆底松弛,膀胱和尿道失控,在腹压增加时不自主地排尿。尿了,不仅仅因为笑,还包括咳嗽、打喷嚏、锻炼、举起重物时引起的漏尿。患者成天湿着裤子,还会出现反复泌尿系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加、性交不适等症状。也有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膀胱或阴道感觉沉重、坠胀、疼痛,或伴有肠道失控,排便异常等症状,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了严重影响。


盆底器官脱垂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严重者整个盆腔器官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有保守治疗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轻度患者有效。持之以恒地进行盆底肌肉的训练治疗——凯格尔运动,联合应用子宫托和雌激素,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


手术治疗适合中、重度患者。目前的盆底重建手术采用微创技术,经阴道内小切口复位并固定脱垂的器官。手术时间较传统开放手术缩短一半以上,痛苦小,恢复快,术后2-3天出院。如果子宫无病变,可以保留子宫的同时修复盆底组织。保留正常阴道解剖结构,恢复正常性生活,不易复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衷心地希望中老年妇女也会有高质量的健康生活。相信科学,改变自己的生活从现在开始。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要一旦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治疗。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