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健康科普 > 健康处方>正文

寨卡病毒感染防控知识

2016.06.30浏览量:

寨卡病毒(zika  virus)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已经迫使世界卫生组织(WHO)决定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主要原因是巴西出现数以千计的新生儿脑部发育异常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6个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潜伏期:尚不清楚,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约为5-7天。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防控: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关注国际疫情。

最新动态